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工作部署,充分发挥集体协商制度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基础性作用,切实保障职工权益,助力企业发展,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市总工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企业联合会/市企业家协会、市工商联日前联合下发通知,决定联合开展 2024 年集体协商“集中要约”行动。
目标任务
各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进一步引导和推动各类企业尤其是新就业形态企业树立集体协商理念、建立集体协商制度,不断拓展集体协商内容、提升集体协商质量。建立健全技术工人薪酬激励机制,鼓励企业以提高技术工人薪酬待遇为重点与职工开展集体协商,引导技术工人主动提升技能水平、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
活动时间
2024 年 3 月—5 月。
活动内容
(一) 持续开展新就业形态集体协商。
各开发区、区县(市)要充分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作用,适应新就业形态企业的组织形式,找准企业和劳动者的结合点,以服务为先导,调动新就业形态企业积极性,拉近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距离,在此基础上搭建与新就业形态企业的沟通平台,建立协商协调机制,逐步加大集体协商力度,通过定期召开会议,就各种涉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的事项开展协商,充分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各项权益。
(二) 以薪酬激励机制为抓手推进集体协商。
建立健全技术工人薪酬激励机制,鼓励企业根据自身实际,针对一线技术工人、高技能人才等不同岗位、不同技能等级职工,对其薪酬制度、薪酬调整水平、创新奖励、津补贴标准、福利待遇等进行协商。可指导企业单独签订技术工人薪酬激励专项集体合同,也可将技术工人薪酬待遇、创新奖励等作为工资专项集体合同的重要内容。县级以下产业集中度较高、集体协商基础扎实、条件成熟的可以开展行业薪酬激励集体协商,强化技能价值激励导向,引导技术工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造就更多的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
(三) 因企施策、分类实施集体协商。
以生产经营正常、百人以上已建会企业和前期市总工会对全市建会企业集体协商工作开展情况摸底调查中未开展集体协商工作的企业为重点,充分考虑企业的差异性和职工需求的多样化,依据企业所有制形式、规模大小、行业类别、所在区域等因素,分类确定协商内容和协议条款,提高协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区分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同经济状况,对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重点协商职工工资与企业效益同步增长;对于经营困难、效益下滑的企业,重点协商保岗稳岗,推动企业和职工同舟共济、共克时艰。针对女职工较多和职业危害较大的企业要开展专项协商,签订女职工特殊保护或劳动安全卫生保护专项集体合同。
工作要求
(一) 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要从党政工作大局出发,充分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人员到位、投入到位,务求集中要约取得实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发挥好主导作用,支持工会开展集体协商要约,加强集体合同审查;工会组织要宣传发动职工积极参与要约,主动依法提出要约,监督集体合同履行;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工商联要引导企业树立协商理念,主动提出或接受要约,督促企业履行集体合同。
(二) 注重队伍建设。
各开发区、区县(市)工会在及时申报全总、省总、市总专职集体协商指导员补贴的基础上,要安排专项资金加强专职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建设,每个开发区、区县(市)按照不低于 3 人的数量进行配备,力争 2024 年全市专职集体协商指导员稳定在 55 人以上。各开发区、区县(市)工会要通过建立规范化的选聘、管理、使用和考核激励等办法,充分调动专职集体协商指导员的积极性,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断提升其工作能力,充分发挥专职集体协商指导员在推进集体协商提质增效中的重要作用,帮助企业规范、有效开展集体协商。
(三) 做好服务指导。
各开发区、区县(市)工会要组织工会干部、工会专兼职律师、劳动关系专家、专职集体协商指导员等定期不定期深入企业,指导和帮助企业工会搜集整理与集体协商相关的资料、收集职工意见,提出协商要约,拟定协商方案,研究协商策略,确定协商内容,起草集体合同草案等。
(四) 加大宣传力度。
各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以及微博、微信、手机 APP 等网络媒介大力宣传企业、行业(区域)集体协商典型,为推进集体协商工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郑州工会微信
工会会员服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