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工会充分发挥产业劳模工匠和名医名家优势 共促“一带一路”建设

政策研究室 2025-07-15

一、案例概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工会立足新疆与中亚国家的独特区位优势及良好合作基础,秉承“从劳模入手、用技能交融、促民心相通”的理念,依托新疆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中科院新疆理化技术所的资源禀赋,充分发挥劳模工匠和名医名家的创新工作室作用,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医药科技合作、医疗技术服务能力提升及医药文化互鉴等交流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二、针对问题

▲国际合作缺乏实体抓手:跨境医疗科研合作碎片化,未形成长效机制。

▲人文交流基础薄弱:文化互鉴与人才培养缺乏可持续平台支撑。

▲优质项目对外输出不足:中医技术、抗疫经验等专业能力未系统惠及沿线国家。

三、主要做法

(一)立足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推动建立长期合作协议。新疆教育工会立足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这个实体,推动新疆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知名院所团队签订医疗服务、医药研发、学术交流等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依托新疆医科大学心血管学科创新工作室,与哈萨克斯坦国立医科大学、乌兹别克斯坦中乌医药科技城等,围绕临床诊治和精准诊疗平台建设、技术推广培训等,联合开展8个科研项目。

▲依托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肿瘤科、中西医呼吸科创新工作室,与乌兹别克斯坦国立创伤矫形与骨科医学科学中心、塔什干国立医科大学就国际教育及医药合作签订长期协议。

▲依托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脊柱畸形学科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与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开展医疗合作交流,并同两个国家的5所医疗机构签署交流合作协议书。

(二)积极搭建平台,夯实常态化互访交流的基础。

▲新疆教育工会通过双边多边“中医中心”、“中乌医药科技城”以及跨境远程医疗信息平台,形成“线上会诊、线下转诊”工作格局。

▲建立常态化互访机制,协调组织劳模工匠和名医名师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多层次交流研讨活动。推动新疆医科大学统筹各附属医院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力量,开展中亚五国巡回医疗,先后派出11个团队67人前往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开展医疗卫生座谈交流、病例分享、疑难病例讨论等系列活动。

▲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领衔人为牵引,协调新疆医科大学与格鲁吉亚库塔伊西大学共建孔子学院(课堂),开设中文水平考试兴趣班,为当地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教授中文、介绍中华文化等,传播中国文化。

(三)组织动员名医名家提供优质国际服务,讲好中国职工故事。

新疆教育工会组织动员产业内劳模工匠、名医名家,共同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群众、华人华侨和中资机构职工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新冠疫情期间,选派8名专家前往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分享中国抗疫经验,帮助完善防控体系,为当地医务人员、群众及国外务工人员举办线上线下培训讲座3000余人次。

▲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依托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市“中医技术治疗与培训中心”和中乌新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为华人华侨及在乌务工人员诊疗2500余人次。

▲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成员,主动参与救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患者,近三年来,共收治来自俄罗斯、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的外籍患者300余人次,赢得良好国际声誉。

四、经验启示

▲发挥好创新工作室的核心载体作用:通过聚集人才与科研优势,推动产业工会实质性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国际合作广度与深度。

▲健全制度机制以实现对外交流的常态化、长效化:搭建稳定的交流平台,建立常态化互访机制,推动多层次交流研讨活动,是深化国际合作、推动文化交流的重要保障,可以有效夯实多领域合作的基础。

▲通过提供优质服务提升中国工会影响力:通过组织动员名医名家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能够增强中国工会对外交流交往的国际影响力和声誉。

版权所有:中华全国总工会    

网站首页 | 工会概况 | 政策研究 | 组织建设 | 劳动经济 | 法律服务 | 宣传教育 | 女工园地 | 权益保障 | 机关党建 | 资料中心 | 协同办公
地址: 中国-郑州建设路126号 邮政编码:450000 电话:0371-67883101 工会热线:12351
版权所有:郑州市总工会   技术支持: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郑州市分公司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3273号 豫ICP备17051074号-1
郑州工会微信
工会会员服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