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荐理由
辽宁大连市总工会建立地方工会与产业工会协同联动机制,优化产业工会体系建设,努力破解产业工会运行、组织架构、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
二、案例情况
(一)主要内容。
一是建立协同联动工作机制。以“市总定标—产业主战—区域协同”为思路,市总提供理论、思路、政策、典型等支持,市总职能部门提供指导和服务,产业工会独立自主开展特色工作。2024年下发《关于开展县区工会与产业工会联动试点工作的通知》,打通县区工会与产业工会联动的经费壁垒,推动加强合作交流、优化资源配置。
二是完善产业工会组织形式。所有市级驻会产业工会均按照增强广泛性、代表性和群众性的要求,全部过渡为产业工会委员会。打破原产业工会“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现状,统一整合为“一块牌子一个名称”。在名称确定上,保持行业特色,体现出石化、服务等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引领作用。优化委员单位结构,委员由产业工会负责人及其相关人员、所属企事业单位工会负责人、基层工会工作者、生产和工作一线的职工代表、与工会工作联系密切的相关单位人员组成,产业工会全委会委员中基层工会干部和一线职工比例达到80%以上。增设兼职副主席,由基层工会主席、劳动模范担任,增强了产业工会领导机构组成人员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三是理顺基层工会隶属关系。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因地制宜,制定了11条确定基层工会隶属关系的基本原则,明确了市属、驻大连市省属国有企业及事业单位,世界500强企业、中国民营500强企业,承担市里重点项目的企事业单位等,其工会组织隶属关系均放在市属产业工会。2024年全市共调整了228个基层工会隶属关系,其中调整市产业工会所属基层工会205个、区市县总工会所属基层工会23个。
四是健全行业工会联合会。建立“市产业工会—行业联合会—企业工会”三级架构,在装备制造、航运物流等支柱产业组建15个市级行业工会联合会、49个县级联合会,接长产业工会服务手臂,实现行业政策精准落地。出台《大连市总工会加强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建设的十项措施》,加强对行业工会联合会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保障,明确联合会组建原则、覆盖范围及经费标准(市级行业工会覆盖2000人以上年补5万元),推动行业工会联合会发挥优势作用,覆盖小微企业及零散就业人员。
(二)工作成效
一是组织覆盖显著扩大。全市共有市级行业工会联合会15个,县级行业工会联合会49个;工会组织1.17万余个,工会会员206万余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10万余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数同比增长20.25%;产业工会会员达62.9万人。
二是服务效能全面提升。大连工匠学院线上平台累计培训6.6万人次,营造了人人思学、人人思进的浓厚氛围;2024年,支持建设48个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扶持36个创新工作室创新项目,其中15个创新工作室获得省级支持。
三是运行机制持续优化。认真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召开市政府和市总工会联席会议暨2024年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会议、全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现场观摩会。
大连市总工会2025-4-17
 郑州工会微信
郑州工会微信
			 工会会员服务微信
工会会员服务微信